第三十七章都是女人,别装了
油灯的光晕在孟寻洲轮廓分明的脸上跳动,映出他紧锁的眉头。
灶台边的男人直起身,手里还拿着炒菜的铲子,衣袖挽到手肘处,露出结实的小臂上一道新鲜的伤痕。
那是两天前他在悬崖上救小石头时留下的。
“应怜,你听我说……”孟寻洲的声音低沉而诚恳。
“说什么?”徐应怜把布包重重摔在炕上,布包散开,露出里面几件洗得发白的衣服,“说你怎么英雄救美?还是说徐秀怎么天天往咱家跑?”
她的声音发颤,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。
孟寻洲放下铲子,铁铲与铁锅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。
他上前两步想抱她,却被她侧身躲开,只抓住了一缕从她发髻散落的青丝。
“村里那些闲话你也信?”孟寻洲声音沉了下来,眉头皱得更紧,“我连她送来的鸡汤都没喝一口,全都倒给大黄了。”
徐应怜背对着他,肩膀微微发抖。
灶台上的白菜炖肉开始发出轻微的焦糊味,但谁都没去管它。
“我不是不信你,”她突然转身,咬着下唇,唇上留下一排浅浅的牙印,“我就是、就是受不了别人那么说你……说你是看上了知青点的女队长,说我们迟早要离……”
孟寻洲这才发现她眼圈通红,睫毛上还挂着未落的泪珠。
他心头一软,粗糙的手指轻轻抹去她眼角的泪:“傻姑娘,管别人说什么。我心里装的是谁,你还不知道吗?”
他低头吻她,徐应怜起初还挣扎,拳头抵在他胸前,但渐渐软化在他怀里。
灶台上的菜彻底糊了,发出刺鼻的气味,两人却谁都没动。
窗外,一个纤细的身影悄悄离开,月光下徐秀那张总是带着甜美笑容的脸此刻阴沉如水。
作为县里派来的知青小队长,她从未在任何人面前失态过。
除了今晚,当她看到孟寻洲抱着徐应怜的时候,她心底的醋坛子被彻底打翻了。
第二天早上,徐应怜正在院里喂鸡,粗糙的围裙上沾着谷壳。
她动作麻利地撒着食,心里却还想着昨晚的事。
突然,院门被轻轻推开,徐秀又来了。
今天的徐秀穿着整洁的蓝色列宁装,两条麻花辫垂在胸前,辫梢系着红色头绳,这是她最体面的打扮了。
她手里挎着个精致的竹篮,里面装着几贴膏药,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关切笑容。
“应怜姐,”她声音甜腻,刻意用了亲昵的称呼,“听说县里来了个老中医,专治跌打损伤,我特意起了个大早去排队求了药。”
她向前一步,竹篮递到徐应怜面前,“这是用三七和红花配的,对孟大哥的伤最管用了。”
徐应怜放下鸡食盆,拍了拍手上的谷壳,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大了好几岁的徐秀。
徐秀皮肤白.皙,手指纤细,一看就是城里来的读书人,和村里风吹日晒的姑娘截然不同。
但在乡下这么多年,和徐应怜想必还是差了许多。
“徐秀,”徐应怜声音平静,“咱们聊聊。”
她把徐秀带到院外的老槐树下,这棵百年老树是村里人解决纠纷的传统场所。
徐秀似乎意识到了什么,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。
“你对我男人有意思?”
徐应怜开门见山,眼睛直视着徐秀。
徐秀没料到这么直接,脸刷地红了:“应怜姐你误会了,我就是……就是感激孟大哥救了我弟弟……”
“都是女人,就别装了。”徐应怜冷笑一声,“寻洲救了你弟弟不假,但也不是亲弟弟,你感激他,这我理解。但天天往有妇之夫家里跑,知青小队长的觉悟就这么低?”
徐秀绞着衣角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——这招对村里的男人向来管用:“村里人都说你配不上孟大哥……说你是包办婚姻,孟大哥根本不喜欢你……”
徐应怜呼吸一滞,胸口像被人重重打了一拳。
她知道村里有这样的流言,但亲耳听到还是让她心如刀割。
但她很快调整表情,嘴角勾起一抹冷笑:“那你说,谁配得上?你吗?”
“我、我不是这个意思!”徐秀慌乱地摇头,眼泪恰到好处地掉下来,“我就是觉得孟大哥那么好的人……不该被束缚在一段没有感情的婚姻里……”
“他确实好。”徐应怜打断她,声音像淬了冰,“所以更不该被闲言碎语糟践。徐秀,你是个聪明姑娘,别做傻事。知青点那么多年轻小伙子,你何必盯着别人的丈夫不放?”
徐秀咬着嘴唇,突然抬头,眼中的泪水神奇地消失了:“应怜姐,你知道为什么我能当上知青小队长吗?”
她向前一步,声音压低,“因为我最懂得审时度势,现在是什么年代了?包办婚姻是封建残余!孟大哥这样的进步青年,应该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。”
第37章 都是女人,别装了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